船舶制造业也称为船舶工业
是为航运业、海洋开发
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
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我国重工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艘船舶的造就
需要经过多道繁杂工艺流程
期间使用的各类工艺设备
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润滑需求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
依托行业领先的润滑技术
为船舶制造业核心设备提供润滑保障
推动船舶产业国产化进程
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些年来,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造船科研、设计、生产能力,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迅速上升,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国际造船市场份额不降反增,从近十年中国造船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
据中国船协数据统计,2022年,在全球新造船市场大幅回落的背景下,我国船企继续巩固在优势船型的领先地位,批量承接各类船舶订单,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3%、55.2%和49.0%,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3.5%、49.8%和42.8%,前述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其中,集装箱船、散货船、原油船、化学品船、海洋工程辅助船、汽车运输船和多用途船等7种船型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分别达到56.7%、72.2%、63.5%、65.7%、58.2%、87.7%和75.5%。集装箱船成交量持续上升,特种船、海洋工程装备的订单量大幅攀升,可见全球新船订单的争夺已经呈现出技术、品牌和质量的竞争。
从产业集中度上来看,我国船舶制造企业多聚集于江苏、上海、辽宁、浙江、山东等沿海省市,这5个省市的造船完工量合计占比达到91.1%,新接订单量占比也居前列。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船舶产业的集中度,我国将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及其他骨干船舶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或兼并成大型综合船舶集团,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同时打造大型船舶跨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从船舶出口上看,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达到238.5亿美元,同比增长7.9%。在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仍占主导地位,占出口总金额的51.9%。1-12月,出口船舶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单量、手持订单量的比重为81.0%、89.1%和90.2%,可见出口船舶仍是我国船舶制造业的主要板块。
随着我国船舶制造业的由大到强,世界造船中心竞争格局由中日韩“三国鼎立”向中韩“两强争霸”转变。但我们依然面临部分专业技术与专业设备依赖进口的问题,此外,航运业趋向绿色环保也将对船舶制造提出更多新的技术要求,绿色动力船舶、智能船舶将是未来船舶制造业发展的重点。
船舶制造业润滑需求
船舶制造行业有着设备品种多、设备成套化、制造工艺复杂、工期长等特点,其涉及的主要用油设备包含门座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锻压机、船用吊机以及各类机床等,部分设备承受带冲击性的重负荷,且长期处于工作温度高、运动速度高的恶劣工作环境。
因此这类设备需要的润滑产品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泵送性能、极压抗磨性能、耐高温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还要保持高清洁度来面对保养维修滞后的问题,部分设备还对润滑产品的抗燃性能有一定要求。总之需求众多且苛刻,想要实现船舶制造设备的配套润滑对润滑企业的技术与服务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全面配套船舶制造业设备润滑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多年来与我国装备制造业一同成长,研发系列液压油、齿轮油、润滑脂、串洗油与金属加工油液,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和稳定的品质满足船舶制造行业全部设备的润滑需求,以国产润滑油品助力突破我国船舶制造行业依赖进口的瓶颈。
除了提供优质的润滑产品,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可为船舶制造企业量身定制全面润滑解决方案,提供现场调研、分析诊断、改良方案、培训研讨、应用指导等专业的集成服务,协助企业预防和解决因润滑等不合理而导致的设备问题,保障设备的最佳运行。目前,长城润滑油已与舟山凯灵船厂、岚桥集团、荷兰 IHC 公司等多家国内外企业达成合作,为其各类船舶制造设备提供润滑产品与服务。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与全新的发展趋势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
愿与我国船舶制造业共同成长
以品质润滑和专业服务
推动船舶制造业润滑国产化进程
助力加快实现造船强国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