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速
原本被认为积重难返的东北国企,在本轮国企改革中出现了转机。 “我们的生产和经营,在疫情期间没有受到影响,现在中国一重在当地都被认为是非常好的企业,有的大学生毕业就愿意来一重工作。”中国一重内部员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这几年的转变非常大。” 5年前的中国一重曾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考验,年亏损50多亿。 中国一重董事长刘明忠向记者透露,国企改革近三年,公司利润平均增长131.11%,营收平均增长66.95%。截至今年5月末,预计实现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7%、15%。 国资委主任郝鹏表示,位于东北的企业各方面改革的压力、难度都非常大,但是中国一重、中国一汽和鞍钢集团三家央企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国企减负明显 “没有国企改革,企业还能行吗?”一位国企改革专家向记者表示,“很多位于东北的企业都面临着困境。” “比如鞍钢,由于历史原因,企业具有办社会职能,通过国企改革,剥离社会职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鞍钢举全集团之力解决大集体改革这一历史性难题。”该人士表示。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第一年2020年,鞍钢实现两个历史性突破,“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 37万人厂办大集体改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圆满完成,一举解决了多年想要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历史难题。”鞍钢董事长谭成旭表示。 改革之后,鞍钢很快发生了转变,今年1~4月,鞍钢经营效益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108亿元。在全国钢铁行业1~4月主要指标排序中,鞍钢利润总额排名第二,同比前进10位;吨钢利润排名第二,同比前进44位;销售利润率排名第七,同比前进43位,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在十大重点钢铁企业中排名第二;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4.33个百分点。 在2021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工作已完成98%,其中,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完成“三供一业”移交1500万户,还移交了1.4万个市政设施、1831个社区,完成了689个消防机构的分类处理,完成了1900个教育机构、2525个医疗机构的剥离,累计完成了厂办大集体173.2万在职职工安置,完成2027.4万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从而减轻了国有企业负担。 改革从“人”开始 在东北,国企改革最艰难的一个方面,就是人的思想。 “在东北,非法制、非市场化的因素比较多,很多人受官场文化,关系文化影响比较深。”国企改革专家李锦表示。 在国企改革之初,改革推行中也曾受到过阻力,国资委高层曾经亲赴东北的央企调研,在会议上支持改革者,统一思想。 郝鹏也表示,在东北推行改革的工作难度和南方的企业不可同日而语。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记者了解到,国资委今年3月底出台了《关于加大力度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并召开专题推进会进行部署。要求各中央企业要把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作为重要抓手,敢下决心、敢出实招、敢出硬招,从任期管理、目标设置、契约签订到考核兑现、退出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落实相关改革政策要求,推进传统的“身份管理”向市场化的“岗位管理”转变。 目前,中国一汽持续深化“四能”改革,以“干部能上能下”引领带动“薪酬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机构能增能减”,高级经理调整率达到16.7%,远高于一般员工6.2%的调整比例。 中国一重要求完不成目标收入60%、目标利润70%的经理层自动免职,历经两轮“全体起立”和“拆庙压编”,撤销各级管理机构187个,压缩定员编制2355人、减幅达21%,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促进了经济指标的全面提升,近三年利润年均增长131%。 鞍钢通过深化改革,持续优化人力资源,近年来,在岗职工减少6.04万人,减幅达36%,使老企业焕发新活力,2020年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 “实践表明,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最需要攻坚的关键一环,而抓住了经理层就抓住了三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郝鹏表示。
信息来源: 
2021-07-09